记录网络生活,回味成长经历:)

月度归档: 2012年5月

为什么word打不开,要在安全模式下才能打开?

这两天我都电脑有点儿麻烦,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样都遇见过这个问题,word文档一双击打不开,却弹出对话框,提示word遇到问题需要关闭,然后会提示用安全模式,打开就只有一个空的word文档,然后再从这个空的word文档里将需要的word文档打开又行了,东西没有少,但是这样很麻烦啊!
那好,卸载了word再重新装了一次,还是出现同样的问题,其实这个情况是因为word文档模板损坏,删掉坏的模板就可以了。
第一种方法

模板文件一般存在下面的路径
注意:文件夹是隐藏着的,所以文件夹选项要选择显示隐藏的文件和文件夹,把这两个模板删除,重新启动word,即可正常打开。
路径: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Templates

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了

用安全模式打开word以后,新建一个文档,然后点击“本机上的模板”。在弹出的模板框,右键删除掉命名为“空白模板”的模板,点击确定,重启word即可正常打开。

最近发现很多人用多说插件,其实这种评论框的样子也还挺好看的,也有了社会化网站的登陆方式。突然之间发现评论的时候之前的名字邮箱网址都没地方输入了,很是纳闷。原来是要点发布才会弹出来。所以要敢于尝试,很多时候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RFC 6585发布,新增4个 HTTP 状态码

TTP 协议还在变化?是的,HTTP 协议一直在演变,新的状态码对于开发 REST 服务或者说是基于 HTTP 的服务非常有用,下面我们为你详细介绍这四个新的状态码以及是否应该使用。

428 Precondition Required (要求先决条件)

先决条件是客户端发送 HTTP 请求时,如果想要请求能成功必须满足一些预设的条件。

一个好的例子就是 If-None-Match 头,经常在 GET 请求中使用,如果指定了 If-None-Match ,那么客户端只在响应中的 ETag 改变后才会重新接收回应。

先决条件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 If-Match 头,这个一般用在 PUT 请求上用于指示只更新没被改变的资源,这在多个客户端使用 HTTP 服务时用来防止彼此间不会覆盖相同内容。

当服务器端使用 428 Precondition Required 状态码时,表示客户端必须发送上述的请求头才能执行请求,这个方法为服务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阻止 ‘lost update’ 问题。

429 Too Many Requests (太多请求)

当你需要限制客户端请求某个服务数量时,该状态码就很有用,也就是请求速度限制。

在此之前,有一些类似的状态码,例如 ‘509 Bandwidth Limit Exceeded’. Twitter 使用 420 (这不是HTTP定义的状态码)

如果你希望限制客户端对服务的请求数,可使用 429 状态码,同时包含一个 Retry-After 响应头用于告诉客户端多长时间后可以再次请求服务。

431 Request Header Fields Too Large (请求头字段太大)

某些情况下,客户端发送 HTTP 请求头会变得很大,那么服务器可发送 431 Request Header Fields Too Large 来指明该问题。

我不太清楚为什么没有 430 状态码,而是直接从 429 跳到 431,我尝试搜索但没有结果。唯一的猜测是 430 Forbidden 跟 403 Forbidden 太像了,为了避免混淆才这么做的,天知道!

511 Network Authentication Required (要求网络认证)

对我来说这个状态码很有趣,如果你在开发一个 HTTP 服务器,你不一定需要处理该状态码,但如果你在编写 HTTP 客户端,那这个状态码就非常重要。

如果你频繁使用笔记本和智能手机,你可能会注意到大量的公用 WIFI 服务要求你必须接受一些协议或者必须登录后才能使用。

这是通过拦截HTTP流量,当用户试图访问网络返回一个重定向和登录,这很讨厌,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使用这些“拦截”客户端,会有一些讨厌的副作用。在 RFC 中有提到这两个的例子:

如果你在登录WIFI前访问某个网站,网络设备将会拦截首个请求,这些设备往往也有自己的网站图标 ‘favicon.ico’。登录后您会发现,有一段时间内你访问的网站图标一直是WIFI登录网站的图标。
如果客户端使用HTTP请求来查找文档(可能是JSON),网络将会响应一个登录页,这样你的客户端就会解析错误并导致客户端运行异常,在现实中这种问题非常常见。

因此 511 状态码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2024 hyleong's blog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